
迟到总是难免地,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地,扣钱是有可能避免地。如果你已经发现自己无可救药地迟到,就先不打。那家公司是8:30上班,等到下班,18:00-18:30之间,将卡塞入打卡机,务必眼急手快,机器将打未打之时,不多不少地向上提,就能打在早上而不是晚上的格子里,再正常地打晚上的格子。然后用透明胶带小心地将早上时间前面的1粘掉,就没有迟到。
每当看到同事晚上打卡时像练瑜伽一样专注或者自己被普通同事看到,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再换工作,偶尔也会温馨地回忆。浪漫的机械时代已经过去了,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现在打卡都用电子设备,再也不能发挥这样的聪明才智。一般是绑定门卡,我后来去的那家公司是在Lotus上开发了一个打卡模块。

但早上迟到还是难免地,如果能联系上已到岗的同事,一般都会热心地帮助打卡,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天天准时。结果每个人都熟记很多同事电脑的开机密码。同理,那些打卡功能和门卡绑定的公司,员工一般都会把门卡放在办公室里。提着一堆门卡向门口走去,心中一定洋溢着助人为乐的幸福感。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后来就听说有公司在门禁安装了指纹识别系统,并具备打卡功能。人的手指不是壁虎的尾巴,切下来长不出新地,就再也不能做好人好事了。再后来有天在城铁上听到两个人窃窃私语,其中一位的公司也推广了这种先进经验。他还是不甘心,说要找公安局的朋友,做副指模……
我不知道他只是过过嘴瘾,其实每天把闹钟提前半个小时。或者这是违法行为,为了多睡一会,不值得这么拼。再或者即使能做副指模,技术发展这么快,以后还可能要测带体温的指纹,视网膜的血管什么地。但回首往事,与老板奋斗,其乐无穷,我知道员工们是永远不会屈服地。
但我已经放弃了斗争,转做自由职业者,再也不用打卡了。有次给家广告公司写几个案例,每个案例都要用到一张信息系统的拓扑图。交了任务以后,合作伙伴转达客户意见,拓扑图合适则加,不合适则不加。我问合适可有明确标准,答没有,于是我随机打开一篇,删去图,传过去,说其它都是合适地。顺利通过!
通过这个小小的插曲,我忽然想到,那家外企痛快地拆掉打卡机,并非有人性的表现,因为他们能够精准地考核绩效,早到晚到任务必须按时完成,何妨大度地卖员工一个人情,那些严格打卡的公司也不是没有人性,管理者不知道业务上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但打卡机能细化到分和秒。
农业和工业产品高度同质化,资本家更“科学”地设计了流水线,员工只是一颗血肉的螺钉。但白领们虽然也自嘲“复杂工作简单化,简单工作重复化”,信息工作的绩效却没法同样精益求精。管理的差距就更加放大,其下者就像我当年用过的Lotus,界面空空如也,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打卡模块。最变态地是美国一家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用以监控员工的鼠标移动距离。

这些创新持之以恒地推广,也许有朝一日也能拆掉打卡设备,但我很怀疑这种思路治标不治本。某位经理解释什么是组织文化,和某位法官关于色情文学的说法如出一辙:“我不能给它下定义,但我看到它的时候心里就明白。”“我不能给它下定义”也许要比各种精妙的绩效工具更明智。
而“看到它的时候心里就明白”,最明白的是亲自执行的员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到底有没有尽全力,做的东西是精品还是垃圾。据说当年人民公社每天敲钟干活,记工分,农民积极性非常低。等到改革包产到户,却马上就换了一种精神面貌,因为现在勤奋的收益/偷懒的损失全部都由自己承担。

网上流传一个四川和湖南话的段子:
四接桑最同库地丝洒子思青哩?桑板!
有更同库地拉?田田桑板!
有崽同库地吗?甲板 !
那崽崽同库滴哩?白甲板!
200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