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中纳粹德国的潜艇部队却发展出很有技术含量的“狼群战术”,不带感情色彩,既富有灵活性,首先发现敌舰的潜艇就成为管理者,近来IT业的SOA(面向服务架构),管理学的网络型组织的思想在其中都有体现。又有规模效益,将有限的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集中使用。

某企业家感悟鹰的重生。这是一个毛骨悚然的过程:“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原来还是狠和忍。但生物书上似乎没有这样的记载。只能查到军事技术有模仿鹰眼的原理。鹰在高空盘旋,先用低分辨率、宽视野的视网膜外围,在广阔的原野上搜索目标,再用高分辨率、窄视野的视网膜中央,仔细观察可能的猎物。同理,企业也应该有宏大的愿景,同时能准确地把握细节。

另一位企业家国际并购相对顺利,不久就表示:“如果兔子和乌龟在大街上比赛,毫无疑问兔子将会获胜。如果双方在泥地比赛,乌龟则有很大机会成为获胜者。”该企业尚未走出国门时就常提到“沼泽地优势”,看起来有信心在国际市场上复制国内PC市场久经考验的模式。
但据说和乌龟同属爬行类的鳄鱼,非常谨慎,如果上岸,一定沿原路返回。但反应又非常迟钝。非洲人就发明一种捕鳄的方法,用食物引诱鳄鱼上岸,在其经过的地面布置朝上的利刃,鳄鱼往回爬,就会将自己柔软的腹部从头到尾剖成两半。商业史上有很多案例,当环境变化,从前成功的原因就导致现在的失败。
其实上面是三位一体:在市场上得势就狠,失势则忍,对自己狠,狠完了忍,忍完了狠,其实还是乌龟在泥里原地打转。狠最终取决于实力而非意志,也就只有忍是可行地,美其名曰忍者神龟,这就是很多中国企业的生动写照。终究无法跟真正的狼和鹰对话,却很可能遭到剖腹的命运。

这些比喻经不起推敲,因为往往只是模仿动物表面的气质而不是内在的规律。仿生学Bionics一词,是由拉丁文bios,意为生命方式,和“nlc”,意为具有……的性质,组合而成。郭士纳(Louis Gerstner)虽然也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做书名,但翻开书,几乎找不到可以随意解释的文字。
也因为企业内部的分裂。既缺乏利益共享,只能用神话催眠员工白白奉献,又缺乏信息沟通,以支持科学地决策,稳健地创新,只能依赖运动式的管理,不断向下施加压力。运动前用鹰的重生这样的故事进行动员,运动后未必能重新飞翔,但肯定有人和旅鼠一样的下场。
长颈鹿的血压很高,才能向大脑供血,抬头吃到别的走兽吃不到的树叶,同时脖子上坚硬的皮肤束缚住血管,低头喝水时不会脑溢血。科学家采用这种原理改进了飞行服。如上所述,很多中国的企业不如长颈鹿,一旦做大,要么对基层失控,要么管理者不堪重负,甚至过劳死。

有情可原地是,中国才改革20余年。自然界和西方经济,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进化出现有的物种和如狼似鹰的卓越企业。见贤思齐,中国企业当放宽视野,循序渐进地提升管理,既不安于沼泽的现状,也不急于披上狼皮和拔掉稚嫩的羽毛。祝一路走好。
柳传志说过:“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人家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火鸡,人家是小鸡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大,人家会觉得咱们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别人才会承认你大。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
2006.11.17
本文授权<21世纪经济报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