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10, 2007

进化的迷思

很多中国企业很欣赏这则寓言:在非洲大草原,每天太阳升起,狮子追逐,羚羊逃窜、为了生存都奋力奔跑。看似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自然选择学说,其实更接近拉马克(Jean Baptiste de Lemarck)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法则。后者已被证明是错误地,也令我们反思企业的竞争和进化。拉马克早于<物种起源>50年写成<动物学哲学>,设想动物在环境影响下,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增强,不常用的则退化。在上面的例子里,就是狮子和羚羊腿上的肌肉越跑越粗壮。如此这般用进废退,并且代代相传,最终产生新物种。但深入研究表明后天获得的性状不能遗传,其中很著名和变态的一个试验,连续切断22代老鼠的尾巴,第23代仍然拖着尾巴出世。

达尔文则认为,遗传变异经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实现进化。在他的时代,遗传变异的原理还不清楚,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是通过基因。数百万年过去,狮子和羚羊生生不息、奔跑不止,猿却进化成人,发展出更高级的技术和社会进步,走兽中跑地最快的猎豹也跑不过汽车和子弹。这个寓言更耐人寻味。

当创业者白手起家,经理人受命成立新部门或进入新市场,会根据这样一些信息搭建管理架构,包括他们从前的职业经验,商学院和财经媒体的学习,有时能得到投资人和咨询公司的指导,文化背景等等。这些信息可以视为企业的基因。某些创意和负面的经验则带来企业基因的变异。同样,企业基因/管理架构相对稳定,尽管人财物和信息总是在高速运动中。相似基因/架构的企业,也可能表象差异悬殊。竞争分成两层:所有企业都要奔跑提升能力,但始终在基因/架构允许的范围内,少数的基因变异,经过市场选择,优胜劣汰,进化出商业新物种。

不同地是,企业可以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新旧部门的能力总是持平,但还是无助于甚至阻碍进化。路易·郭士纳(Louis Gerstner)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写道:“成功的组织几乎总会建立这样的文化氛围,强化使组织强大的那些因素的作用。当环境发生变化,组织文化很难变革……”

二十年来,我们看到中国企业越跑越快,却几乎没有发现什么新物种。近期行业和国际化集体受挫的案例,显示原有的架构已跑到了极限。很多企业管理上人事动荡,市场上大起大落,连稳定的架构都没有,更不用说进化了。还有企业勇敢地切掉自己的尾巴。

达尔文解释为什么低等生物仍广泛存在:“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不一定包含进步性的发展。”大部分企业定位低端市场,很多中国商家小日子也很滋润,但那些已经成长为行业、甚至世界“隐形冠军”的企业,国家、人民和他们自己都期许“进步性的发展”。

参考先行者,日本企业有精益制造这样优秀的基因,但之后似乎不再进化,还给我们树立榜样,用过劳死挑战奔跑的极限。而翻开美国的管理书籍,<执行>等等还是强调奔跑,<大规模定制>这样一些却提倡变异,相信很多变异经不住市场选择,但进化求存的大前途是有地。

即使外来的优秀基因,也要接受中国市场的选择。我们进化的阻碍还有很多,在大环境,市场体制尚未完全确立,优不胜劣不汰,传统文化非常地保守等等,在小环境,才发展二十年,也许基因变异还太少。参考进化论关于突变的研究,这意味着进化的机会不是少,而是根本没有。

突变是进化论的重大盲点,按照传统的渐变观点,如果恐龙进化成鸟,应有一系列大量过渡物种,从1%鸟-99%恐龙到99%鸟-1%恐龙,但对应的化石迄今发现很少,已发现的是否过渡物种也有争议。于是有学者提出“间断平衡”假说,强调基因突变和地理隔绝,回避了化石的匮乏,逻辑上未免牵强。虽是生物学的门外汉,但我知道现存和“化石”企业中,过渡物种同样罕见,也许能提供某种启示。传统PC厂商从分销转直销的努力全都失败了,这些过渡物种还没接受市场选择,内部机能已经紊乱。他们不是没有直销的基因,大客户始终以直销方式运作,但在小企业和个人市场,就被屏蔽了。

这种内部平衡的法则也许是最早最重要的进化,从单细胞到禽兽一脉相承。商业进化史上可与之相比地,也许有15世纪热那亚人总结复式记账法,19世纪美国铁路公司成立时,电报还没有发明,通过严格对表预定火车运行时间。只有那些基因组合平衡的生物和企业,才能存活,接受自然和市场的选择。研究表明,DNA链条各个环节常有多种基因组备选,表达之一而屏蔽其余。那些x%鸟-(100-x)%恐龙,要么夭折在蛋里,要么沉睡在基因中,仍然长成100%的恐龙。与“间断平衡”强调的地理隔绝正相反,通过广泛的交配,最终有一天,凑齐100%的鸟,从恐龙蛋里钻出来,飞上云宵。

IBM从大型机转型服务,也显示出相似的进化模式。据郭士纳回忆,转型前“不是没有软件业务,而是没有软件意识”,服务业务则附属销售部门,是“产品业务的辅助和延伸”。可行的变革策略是使服务“不会被视为对整个传统产品部门的挑战,而是与他们的巨大新兴联盟。”

那些也有志于进化的企业和经理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应具备如下素质:首先是敏锐,从不变中发现渐变,和开放,市场上除了竞争还有新基因,其次圆融,系统地分析和管理,最后果敢,冈纳·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在<亚洲的戏剧>一书中评价:“引起大而快的变化比小而慢的变化常常不是更难,而是更容易。”约6亿年前,在几百万年“很短”的时期内进化出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被称做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另外一些时期则发生大灭绝,比如人们熟知的约6500万年前,恐龙消失了。过去十年我们见证了全球网络公司的大爆发大灭绝,未来也许可以期待中国企业群体的某种突变,而不是整天跑地上气不接下气。

2007.2.7

本文授权<21世纪经济报道>

Feb 3, 2007

Segway最终幻想

朋友的公司正在做Segway载体广告的项目。据查,这种有趣的产品学名叫“自动平衡人类运输机”。通俗地讲,是一辆两轮电动车,站上踏板,扶住操纵杆,重心前倾就前进,后仰就后退,站直就停住。我正热烈期待去她那玩,同时作为商业观察员,对其经营也颇感兴趣。Segway问世已有六年,始终叫好不叫座。太贵不说,单价5000美元,4万人民币,在国内能买辆不赖的小车了。续航里程也有限,新款i2和x2型分别能跑约38.6和 20 公里。有位好事者乔希·考德威尔(Josh Caldwell)驾Segway环游美国,每晚要充15块电池。一辆吉普车跟拍他的行为艺术,顺便运电池。

根据经验,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只是时间问题,最大的挑战在应用和市场定位。多种中文命名就反映了这种困境。“自动平衡”是技术独到之处,除此之外比其它“人类运输”方式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优势?<商业周刊>中文版称之为踏板车,自行车也叫脚踏车,同样无污染却便宜地多。网站中国艺术设计联盟的文章干脆叫两轮汽车,四轮汽车有污染却运力大地多,电动四轮汽车也正在开发和普及。

公司高层也有分歧。发明者和现任董事长迪恩·卡门(Dean Kamen)原本希望提供城市交通和污染解决方案,风险投资人约翰·多尔(John Doerr)曾预言所有城市将围绕Segway重新设计。但两年前多尔请来的CEO詹姆斯·诺德(James Norrod)就务实地多,“如果人们想要,我就应该给他们四个轮子。”不能简单地责怪诺德目光短浅,经理人的作用就是消除不确定性,平衡短期和长期收益。但这种战略短期收益也很可疑。四个轮子不是如果,是已经,人们想要Segway给点新意。放弃“自动平衡”的技术优势和眼球经济,又没有传统汽车巨头财大气粗、驾轻就熟,竞争力何在?

关于创新,历来有两个误区。工科背景的创业者总会沉迷于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市场的适用性。一位同行讲他见过很多中国人致力于开发英文手写输入,有天居然碰到一个老外在开发中文手写输入,问他为什么不去开发英文,回答,最简便的英文输入是用26个键而不是手写。

另一些创业者则倾向于将新技术嵌入成熟的商业模式,锦上添花而已,不能充分地发挥其潜力。网景被微软用免费捆绑操作系统的浏览器打垮了。后来人们目睹雅虎的成功,就想到当初如果网景放弃做一家超越微软的软件公司的念头,转营门户网站,也许就不会失败。这两种误区在国内都更为严重。有多方面原因:多年计划经济没有市场意识,缺乏成熟的经理人和投资人,更不用说技术和商业的通才。管理水平有限,技术和市场导向难以协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重经验轻逻辑。体制的惰性太大。

言归正传,诺德发问:“它还能用在什么地方?”答案是军事或工业用无人驾驶工具或配备Segway计算机和电动机,平稳翻越障碍的多人驾驶工具。前者已推出高尔夫球车专用型,还向警察、亚马逊、迪斯尼和联邦快递等机构卖出一些,这些机构的员工处于运动状态、并且深入群众,有利于推销Segway。

但机构的需求有限,锦上添花而已。更重要地是,机构市场和个人市场总是不同的路数,既然是“个人交通工具”,早晚要面对消费者。PC商用和消费、OEM和DIY,手机零售和运营商采购,坦克和履带拖拉机,都在技术上相通,但商业模式大相径庭。参考多人自行车的市场份额,多人Segway也没多少想象空间。

有不少粉丝打过电话,但直到2005年3月,亚马逊上才有订购。除了上述的价格和电池问题,公司方面称使用前需要指导才能保证安全,而网上销售没法面对面指导。这个问题暴露出Segway困境的根源,四轮汽车驾驶更复杂和危险,但有专业的驾校和警察叔叔,厂商只需操心产品质量。卡门和多尔的失望,诺德的妥协也是同样的原因:伟大的产品,不仅仅源于产品本身,更有赖于围绕这个产品构建的系统。技术创新之后还要有应用和制度的创新。卡门“想要解决的别人却不认为是问题”,光站上踏板改变重心解决不了问题。这也许不是Segway的失败,而是四轮汽车太成功了。

四轮汽车能普及,首先归功于福特发明的流水线,单车成本从728降到12.5人工小时,“汽车价格每下降1美元,就多争取1000名顾客”。其次汽车数量增加,带动石油、修配、零售、物流、交通等产业的发展,最终塑造了现代城市,如此丰富多彩、井井有条又骄奢淫逸、混乱不堪,反过来又促进汽车的销售。

高管们并非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历史和现实,成功游说华盛顿和各州立法机构允许Segway使用人行道,欧美国家大都没有专用的自行车道。但可能还是锦上添花。而且带来新的风险,Segway重约80磅,时速约12.5英里,撞到人估计比自行车严重。

我还突发奇想,大型超市可以把它当作代步购物车,发给那些购物狂女人,既能放松踩着高跟鞋的纤细脚掌,更能解救无数男性同胞苦力。但超市也是整合的系统。可能要拓宽过道,会否减少营收。特别要升高货架,在零售专家眼里,平视和斜视价值悬殊。例如屈臣氏,主要面向女性消费者,将货架高度从1.65米调整为1.4米,其主销产品陈列高度一般在1.3-1.5米之间。四轮汽车系统百弊从生,但短期内还难以废弃。也许可以指望石油资源枯竭比预计地更快,海湾爆发大规模冲突,各国签订更严格的环保条约,核聚变成功商用,提供无穷的廉价能源等等。当代经理人需要国际政治和技术视野,但管理应建立在可控的基础上。卡门哀叹:“生命对于渐进主义者来说实在太短暂。”

事在人为。如果我是卡门,会像很多IT创业者那样,继续担任CEO。Segway在多尔家乡盖了7.7万平方英尺的工厂,地点和面积都很奇怪。搬到中国,应该能把价格降低很多。中国还有家造电池很在行的公司比亚迪,虽然王传福也在造四轮汽车,但不妨请他吃饭聊聊。更重要地是,这里适合建梦想之城。

中国汽车化程度和城建造价都比西方低,还有专用的自行车道。Segway迄今三轮融资圈到1.362亿美元。如果把这些钱砸在中国南方某县或镇,建厂建城,公路楼房商店统统基于Segway重新设计,无疑是个疯狂的计划,也可能不够,据我的同学、地产业资深Cusultant Boris林估算,大约能平地起10万人的社区。但总是个机会,让实践检验,卡门不再哀叹,以后的城市规划者多一种选择。

2007.1.31

本文授权<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