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9, 2008

君子逼捐

鲁国法律规定,如果国人在外沦为奴隶,有人出钱将他们赎回,可以到国库报销。有次子贡赎了个鲁国人,回来拒领国家的补偿。孔子说:“你这样做不对。有此先例,今后鲁国人就不愿替同胞赎身。接受国家抵偿你的赎金,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不接受,就破坏了鲁国法律。”子路救起个落水者,那人表示感谢,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鲁国人必将勇于救落水者。”
这就是著名的“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故事。让而止善有了最新的版本,汶川大震后的逼捐。一些明星人物和企业捐款没有达到一定额度或比例,就受到非议。同理,有此先例,很多国人将再不愿替同胞捐献。

上面的故事充分显示了孔子的智慧。但在我看来,逼捐行为也能追溯到他的思想中。很多道德体系自下而上构建,比如佛教有五戒,基督教有十诫,规定底线,其上都是善。儒教却相反,以上善为底线,提倡君子,其下都是小人。

又怎么做才是君子?先贤几千年长篇大论,但对比那些自下而上的道德,就能知道,底线以上,人们的动机平等,行为和结果只有程度的差别,不可能划出明确的界线。孔子自己也在<论语•里仁>中承认:“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大意是没有什么可以或不可以做,根据义行事。义又该怎么做?说不清。经典就是翻来覆去地循环论证。

惟一有执行性的,就是君子比小人好,小人比君子孬。道德并非绝对尺度,而是相对高度,比出来的。人生漫长复杂,要有可比性,又只能截取特定情境中最容易看到和量化的事物。在汶川赈灾中就是捐款额度,所有明星企业构成一个情境,明星人物构成另一个。

孔子自己非常世故,把上善定得很低,但他设计这样的机制,不能保证别人把底线无限抬高。逼捐者们没有说明他们心中的底线。但我们参考多家明星企业捐出1000万,十进制满十进一,具有某种圆满的感觉,这就是君子。万科只捐200万,就成了小人。

逼捐者们显然并非明星企业家,而是普通人。所有的普通人构成一个情境,据传最高的捐款已达十万,比例则有一位乞丐大叔身上全部的105元,再多些人捐出月薪。如果只有他们是君子,大多数包括逼捐者就都成了小人。但这个标准只用在别人身上。君子小人循环论证,逼捐者们先用君子企业把万科打成小人,自己再因为批判小人成为君子。只需在论坛上发发帖,多么廉价。

捐款的本意无偿和自愿,但如此逼捐,就变成交易和苛捐杂税。既是交易,要考虑性价比,但名是如此昂贵,还在不断膨胀。苛捐也没有强制力,捐200万和不捐都是小人,不如不捐。总之只能造成少数好名之人和企业攀比,却伤害更多的善心。我们也能看到某著名网络媒体将企业按捐款额分等排列。

让我们思考更难看到和量化的事物。地震无法预测,很多企业的捐款之多,肯定早已超出预算的慈善支出和不可预见费用。他们必须填上这个大窟窿,只能通过节流增效。如果转嫁到客户、员工、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头上,那不如让他们自掏腰包捐款,管理层在利用企业沽名钓誉。

捐款不能全数到位,也是公益事业公开的秘密。在大纸板上划零高高举起,很爽很轻松,但拿出真金白银就有些痛苦。如果那些君子企业迟迟不兑现承诺,怎么办?媒体揭露,把他们再打成小人?还是弄一个实到捐款君子榜?参考孔子对子贡的教诲,我们应私下鼓励他们尽力而为,协商各种变通的办法。

企业的优势不在钱,理论上钱都是股东的,而在效率。逝者安息,活人还有很长的日子,灾后重建才刚开始,特别是数百万人的房屋程度不同地损毁。国家将投入大量资金,社会各界捐款也近百亿,如何最有效地使用,改善灾民生活,虽然政府主导,最终企业承担。能履行合同,获取基本利润,不发国难财,已经值得庆幸。如果新房成本压缩1%,同时坚固和舒适度提升1%,要比捐出千百万强地多地多地多了。

200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