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28, 2006

扭曲的公司女权

公司“性别天花板”(Glass Ceiling)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神话,认为男人把持的管理层对女员工执行双重标准,即使取得相同的业绩,也不能得到相同的晋升。但是双重标准至今也没有确切的证据直接加以证明,只能用数字来因果倒置。这种逻辑有诸多疑点:目前的社会环境,没人敢在公司制度中设置任何刚性的“双重标准”。不少国家的军队禁止妇女担任战斗人员,这种有其实践和文化“合理”的限制在公司中只存在于一些基层的体力劳动,但管理者是中高级的白领。

那么只能归罪于柔性的“潜规则”。但商业公开实行残酷的丛林法则,公司是强烈业绩导向的组织。内部人会非常清楚地意识到潜规则的存在,如果对女性的歧视可以堂而皇之地存在,那么就不能阻止其它各种歧视被用来谋利,如此一来,将严重地削弱整体的效率。最终不“歧视”女性的公司将受益。

“歧视”的成本收益越到上层越显著。<谁说大象不会跳舞>和<逆火>两本书都详细描述了董事会选拔CEO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即使董事会主要由男性构成,而且多少会有大男子主义,但如果任由“歧视”影响了判断,拒绝了能力更强的女CEO,最终会反映在公司业绩上。谁也不敢拿巨大的股东价值来开这种玩笑。

那不平等的结果又作何解释?“一些经常把自己打扮成忧患先知的新生代女权主义者过度宣扬了女性特质,追求一种承认差异性的平等,其实这是女权主义非常糊涂的倒退。女性在高端商业智力市场的能力同男性没有任何结构性的区别。”谁说过管理是纯智力的游戏呢?实际上正是无差别的平等构成最大的歧视。

好莱坞的一些电影例如<异形>,有这样的套路:一个团队遭遇巨大危险,男性成员先后死于非命,一个聪明勇敢的女性幸存到最后。这些电影没有“过度宣扬”女性特质。她们有强壮的肌肉,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生产和战斗工具。但是这些“英雌”成功的同时就是大部分女性的失败。标准看上去公平,却预先就有利于部分人,现实中最后的幸存者多半是男人。试想如果比绣花或者生孩子,也不用执行双重标准,女性稳赢。同理,阻碍女性经理人上升的正是根深蒂固的“男性”管理文化。业绩往往得益于更阳刚的风格和行为模式。女性经理人要取得同样的成功,必须比男同事更加生猛,才能弥补与生俱来的不足。理论上,她们在管理上具有细心、亲和力等体现女性气质的优势,但实际上,成功的女高管往往非常地男性化。

早期的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很自然工人以男性为主,女性只能承担辅助工作和操持家务。最初的管理者来自工程师,虽然以知识见长,也不能完全脱离体力劳动。而随着大规模生产向小规模、多品种生产的转变,间接的流转成本逐渐赶超直接的生产成本,发达国家的白领数量逐渐赶超蓝领,职业女性也越来越多。

但工业的周期仍然呈脉冲式,较长的时间内相当大的产能闲置,但某些时刻出现生产和销售的高峰,是高峰时刻而不是闲置期决定了公司的业绩。对于白领而言也不仅仅是智力的竞争,或者智力没有显著差异,狭路相逢勇者胜,最后就是体力的“消耗战”。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对体力的透支甚至比体力劳动更大。决定公司业绩的同时,也决定了个人的业绩。女性确实在智力上不输于男性,但体力的差距无庸置疑,形容工作压力大常说“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畜生用”,这还是区别对待了。而权力的分配又是赢者通吃,体力的差距尽管对业绩绝对的影响不大,但对女权就是致命地,她们从中层开始,就输得“心服口服”。

第二个“平等歧视”则是公司政治。公司业绩导向,掩盖了取得业绩和取得权力这两件事并不完全统一,既要促生产,也要“抓革命”。业绩相同的情况下,必然是更富进取心/攻击性的员工得到提升。公司默许甚至鼓励这种斗争,因为能转化为工作的积极性。当然也是能力的一部分,在对外商务谈判中就非常实用。

女性在生理上要弱于男性,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有差异,男孩打架是家常便饭,女孩却连脏话也不能说。在权力斗争中失败地不只是女性,也包括性格平和的男性。依据经验,中层或副职男性管理者的“女性气质”要强于更高或正职的主管。二者互为因果,既是他们位置的要求,也是他们的个性只争到这么大的权力。此外,至今的管理都是基于授权的管理。取得授权的规则也许是公平地,但授权中的双方天然就不平等,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授权方未必比被授权方高明,这就需要一些“雄性气质”来掩饰,才能扮演好授权的角色。惠普前CEO卡莉·菲奥里娜(Carly Fiorina)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种平等歧视则是协作。历史上女性加入职场的时候,就发现所有的团体都以男性为主,沟通方式也是男性地。要么改变自己的女性气质,完全采用男性的沟通方式,这很困难,要么就被孤立。男性在个体上已经具有生理优势,更获得集体力量的优势。即使一个男性团体由女性领导,也改变不了什么。

比如黄段子,是“粗俗”的男性之间自幼年就开始分享的小乐趣,如今立法将其列入性骚扰,确实有力地保护了职场中的女性,但也无形中把她们排除在男性的圈子外。但可能是过度补偿,我们也能发现一些女人在公开场合肆无忌惮地谈论性和戏谑男人,对方只能不自然地干笑。

最麻烦地是,女性,特别是美女,会破坏男性的合作。这是一种古老“兽性”的延续:雄性动物为争夺雌性而打斗。有笑话讲: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女人插兄弟两刀。就有违管理的原则:同级的员工平等,并且只能为业绩,或者也包括权力竞争。为了维护团结,将女性屏蔽在外,也不能简单地视为歧视。而男性间的合作,不论在现实还是文艺中都备受称颂,成为人类团结的象征。西方女权主义者有“姐妹情谊”的说法:女性联合起来争取权利。其实并不存在男性联合压制女性的“阴谋”。“兄弟情谊”体现在战场上、流水线旁、办公室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历史上却很少以女性为主的团体,更不用说建功立业。

但是2005年出现了一例。超女的空前成功,有赖于歌迷团体的推动。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网络型组织,采取基于事件/问题的管理。说来话长,简而言之,在这种管理中,所有成员具有平等的广播和回复权,基于网络形成虚拟讨论/工作组。达成共识需要耐心细致的沟通和有原则的妥协。

显然这种管理更适合女性气质。结果也证明这一点。第一名李宇春的玉米和第二名周笔畅的笔亲无疑都以女性为主,第三名张靓颖的凉粉有说男性,也有说女性居多。只有第七名叶一茜的支持者确定是以男性为主。这里我们发现了一种对男性的平等歧视。女性团体第一次胜利了。
到今天还对女性的管理能力持怀疑态度的人根本不懂历史。在人类文明最初的阶段,是一个完全由女人统治的世界。男人从事的捕猎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生意,女人们采摘果实却能够提供稳定的收入,并且她们还生产了劳动力。直到农业社会形成,妇女的地位才每况愈下。

而女性在职场中的东山再起,直接归功于女权运动,更重要是第三次浪潮的推动,白领丽人在体力上的弱势并不像在农业和工业中那样明显。目前即使在军队中的前线岗位,也有越来越多的铿锵玫瑰。

女性群体在公司权力阶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她们自己努力,同时也是所有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公司层面,与其在高层拔苗助长,不如在基层从长计议。有趣的是,<商业周刊>在2003年中期发表了一篇封面文章<新的性别鸿沟>,提出了很超前的一个忧虑:“为什么男生在学业上会落后于女生?这对经济、商业活动和社会有何影响?”

只是时间问题,商业必将转向更加鼓励共享、整合、长期价值、渐进创新等等更女性或中性的价值观。未来世界,女性领导的价值网络生生不息,男性盘据的金字塔组织则风雨飘摇,这个愿景有点戏剧性。作者生为男人,也许应该感到不妙,但作为一个已脱离公司体制的自由撰稿人,很想看个乐子。

2006.4.28

本文授权<21世纪经济报道>

案例

卡莉·菲奥里娜

据统计,<财富>美国500强的CEO此前只有两位女性,排名331的玩具生产商马特尔公司的吉尔·巴拉德(Jill Barad)和排名471的金色西部金融公司的玛丽安·桑德勒(Marion Sandler)。卡莉·菲奥里娜更胜一筹,惠普排名全美第17大公司,并且第一次有一家名列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公司由女性统领。

C-level以下,白领女性分享到的权力同样和占劳动力的比例存在巨大差距。研究组织Catalyst的数据显示,2002年,美国有一半经理人是女性,其中却只有15.7%担任公司的主要管理职位。在这部分人中,又只有1/3直接负责公司的运营。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众说纷纭。首先因为种种原因,工科类专业的男生一般多于女生,未来就会产生更多的男性技术官僚。女性职业生涯更多从职能部门或岗位开始,而不是像男同事那样背业绩,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升迁机会。菲奥里娜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名为马科斯—米利恰普的房地产中介公司做前台。

但这些都不足以解释已在业务上独当一面的女性主管们同样较少地进入高层。也许是传统在作怪,古代各大文明都认为女性在智力和品德上不完善,“惟女人与小人难养也”。如今没人敢公然歧视,但始终暗流涌动。同时,在一些治理开明或者前卫的公司,正是为了表示与这种偏见势不两立,破格提拔女性担任高管。

此前各界显然更多地关注这样做积极的方面,但是菲奥里娜的案例也指出了弊端所在:她们在承担更大的责任之前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一项统计表明,女CEO的平均年龄是51.5岁,而男CEO为55.4岁。在信息时代,按照摩尔定律,四年相当于二又三分之二代。而菲奥利娜出掌惠普时更年仅44岁。

当然年龄不能代表一切,但就像哈耶克(F﹒A﹒Hayek)认为最重要的经济学命题是分离知识的协同,这种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六年前,菲奥里娜入主惠普的消息公布时,朗讯董事会主席亨利·沙赫特(Henry Schacht)评价道:“卡莉是很了不起,但她需要做一份准备工作:至少花5年时间自己开公司。”

在彼得·伯罗斯(Peter Burrows)所著<逆火>一书中,菲奥里娜曾就读的史密斯商学院院长鲁迪·拉蒙(Rudy Ramon)回忆她对学院的女性MBA项目无动于衷。“她并不反对这样做,这并不是男人与女人的问题……不反对女人们团结起来打破性别歧视,但是她从心底里认为这只跟一个人的业绩有关。她对玩这种性别游戏不感兴趣。只要你业绩很好,谁也不敢轻视你。”

话虽这么说,即使机会均等,但游戏规则却可能事先就偏向于一方。在当前的管理文化中,“业绩很好”往往得益于更阳刚,也就是更MAN的风格和行为模式。一个管理人员回忆菲奥里娜刚到惠普时激进的新政:“她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就开始攻击最核心的问题。”

在参加的第一次高管会议上,菲奥里娜就给了Unix服务器业务主管比尔·罗素(Bill Russell)一个下马威:“你要完成那些数字,不能有借口。如果你不能完成,我会找到能完成的人。”此人后来对同事说:“我是一个相当坚强的硬汉,这是我在这儿的名声,但我这辈子从来没有那样丢脸过。”

菲奥里娜坚持独断专行,不愿意有一个COO来分享她的权力,这据说是导致她下台的直接原因。而在业界同行,“两人执政”有许多成功的榜样,比如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鲍尔默(Steve Ballmer),戴尔(Michael Dell)和罗林斯(Kevin Rollins)。此外,菲奥里娜的案例显示,女性经理人完全能够胜任内部营销。在内部,团队合作中进行营销有时比在外部代表公司推广更重要和微妙,特别是在惠普这样的大公司,没有一个人可以简单地说“是”,而许多人都可能说“不”。但长远来看,这只是必要的工具,决定性地还是“业绩很好”。

女性被认为在沟通方面具有优势,但另一方面,这种优势往往是出于男性同事性别角色的扮演:好的是绅士风度,差的是“不跟女人一般见识”,但都不能和对价值的认可混为一谈。

惠普多年沿用一种简单的程式发布季报。但在一次相关会议上,CFO韦曼正在阅读财报草稿,菲奥里娜突然站起来,笑着哼起哈罗德·阿伦(Harold Arlen)的老歌:“鲍勃,你应该强调‘积极的东西’。”她边唱边摇摆,还用一只手打节奏。据一个与会者说:“我好像不小心进入了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的电影。”

2005.2.22

Apr 16, 2006

组织是平的

-超女的组织模式

人类的发声只能支持小范围的平等交流,而长距信息技术,从烽火台到广播电视,都采取从中心向外辐射的模式。1945年核武器投入实战,能瞬间摧毁各种中心。不可能把信息系统全部搬入地下,于是在冷战高峰的70年代,美国军方研发网络技术,构建一个无中心的系统,确保核战中幸存的部分仍可以工作。网络技术长期专用于军事和科研,直到1995年网景上市,标志互联网时代开始。中国互联网产业于2002年迎来“第二春”,无线增值业务为增长点之一,也是与美国互联网业的重要区别。

超女主办方湖南卫视是中国娱乐电视的领先者,于2004年推出超女选秀节目,赛制赋予短信投票较大权力。2005超女的歌迷们自发利用论坛、即时聊天工具及手机,组成歌迷团体,可以视为一种网络型组织。而就整个超女节目而言,系运作于整合电视一对多、网络一对多、短信(投票)多对一的超媒体信息平台之上,三位一体,不可或缺。

各团体主要使用的论坛是百度贴吧,其设置允许用户自定义主题,即所谓的“泛主题”。每个团体可能曾开设多个贴吧,但最终集中于一个,作为整个团体的信息中心。决赛前四名的贴吧发贴量均超过百万,并和投票数成正比,相关数据见附表。各团体亦控制多个QQ群,及使用其它论坛和即时聊天工具,既是信息系统也是组织的分支,且为拉票的行动单位。

超女团体加入退出自由,没有固定成员。“舞美师”被外界认为是湖南卫视的秘密营销团队。据其爆料,决赛5进3共投出4925033票,投票手机号875420个。李宇春和周笔畅的得票数分别为1899892和1333748,假设每号对应一人,除平均投票数,玉米和笔迷分别大约有337698和237068人。拉票分散进行,参与人数及拉票组织者人数无从得知,如果用超女贴吧中精品主题占全部主题的比例估算,约占1%。

具体数字无意义,规模可供参考。全部“有组织”的歌迷数介于875420的1%到100%之间。2005年超女于3月第一场海选,7月开始决赛,8月末结束。玉米等名字大约出现在海选后期,标志着各团体初具雏形。每条投票短信花费一元,投票数最高的玉米总计花费约700万。以如此短时间动员如此多人力财力,效率相当高。

传统组织是基于授权的管理,需要明确发出和接收授权的职位,也就是白领常说的“向谁report”,由此固定人员和授权,组织结构形如金字塔。为确保授权被执行,以绩效衡量结果决定奖惩。这种授权-执行-绩效-奖惩的流程随时间磨合调整。在各个环节,财务都是重要内容,也需要集中的财务。而超女团体的管理是基于问题/任务。当任务产生时,“距离”最近的成员向全体广播,很多人保持沉默,部分回复垃圾信息。但也可能出现有价值的反馈,得到更多反馈。发布者与有益反馈者即围绕任务形成一个虚拟的讨论/工作组。在一般的论坛中限于讨论,但超女团体能付诸拉票的行动。

基于类似的机制,相同任务和局部任务的小组聚成整个任务的大组。最大的任务是团体的愿景,聚集在玉米等名字下面。这样的组织化过程,加之不涉及话语、决策及分配权的竞争,比传统组织不断扩大授权的成长要快地多。

谁也不能充分预料,任务会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与何人相关,所以无法预先规定授权及授权相关的事宜。所有信息节点必须拥有平等的广播和回复权,等待被任务激活。其组织结构形如一张网络。

只有广播和回复的成本极低,这种平等的权力才能有效行使。信息既冗余又精准,才能在问题发生时迅速地反应。网络出现之前的各种信息技术都不能提供这样的支持。所以传统组织退而求其次,将管理建立在“谁有权做决定”而非“应在哪里做决定”的原则上。

二战中纳粹潜艇部队的“狼群”战术也许是个特例。一定数量潜艇编成狼群在既定海域搜索,首先发现盟军船队的潜艇尾随前进,并向总部及附近潜艇报告。狼群逐步集结,保持沟通,最终发动协同攻击。虽然需要总部大量协调,狼群由资深艇长带队,但无疑各艇有很大自主权,集结过程很像上述的虚拟工作组。越战中美军也采取类似的战术在丛林中搜索游击队。当然,现实中不存在纯粹的基于授权或任务的管理。传统管理非常强调“以任务为中心”,各大流派多有宏论,网络型组织也会分解任务,其过程类似层层授权。区别在于两者的相互从属关系。对应不同的从属关系,也就分别有两种基于授权和任务的管理。

平等的话语权不代表同等的影响力。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优质”玉米的标准是“飘大旗”,即发过好帖。学术的说法,他们是网络型组织的“强”节点。附表也许可以量化其强度,及和传统管理者的区别:百度贴吧精品区平均每主题回帖量大约是普通主题20倍,相当于这些任务或节点生成的讨论/工作组规模或持续时间要大20倍。所以前面用这个指标来估算超女团体核心成员的数量。

问题是“坏人”也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及负面问题,都可能生成讨论/工作组。最简单也传统的办法,是消灭这些信息和节点。据<三联>报道,玉米的“高层”轮班7x24小时看版,主要是删帖。QQ群管理员也有权踢人。对无权或“不宜”消灭的,则反馈正面信息抵消其影响,有一个ID“彪悍老玉米”专门负责此事。

或者在现实中彻底解决。玉米应对“同性恋照片事件”,据称一个半小时后就人肉搜索到照片真正主人公的信息,随后取得授权,起诉任何刊发照片的媒体。这也显示了基于任务管理的效率。

最难缠地是“棕子”。这个称谓源自一个笑话:米饭族和包子族群殴,包子族大败,棕子被米饭族逼到墙角,脱下外衣,说:我是卧底。学术的说法,棕子是伪装成普通成员,在讨论/工作组中制造冲突的角色。基于授权的管理能有效地压制冲突。即使授权、绩效和奖惩不合理(任务),授权人也能利用职权把它“变成”合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代理人更接近任务,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把它“变成”合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多个代理人发生冲突,由授权人裁决。此外还设置各种安全机制,对付各种“坏人”,包括工业间谍,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传统组织的棕子。

基于任务的管理缺乏强制措施,讨论/工作组最终不一定合作,也可能不合作甚至对抗。玉米势大,并非每次都合作,而是总计合作更多次更持久。总之允许甚至提倡为了任务冲突,真理(任务)越辩越明。棕子却唯恐天下不乱,为冲突而冲突。两种动机实际上无法区分,只能“适度”行使删帖或踢人的权力,更好的办法是更用力地推动合作,削弱噪音。这是网络型组织天生的破绽。

棕子中不乏自娱自乐之人,百度贴吧中甚至出现一个棕子吧。但据一名凉粉发帖称,玉米成立两个棕子群,总计约200人,可能比小团体的核心成员还多。该消息未经证实,但团体间“信息战”显然相当激烈。超女中黑幕说此起彼伏,除了主办方的因素,显然也被用来扰乱其她团体的管理,以削弱其拉票能力。

与话语权平等相对应,多数情况下,歌迷个人财务独立,为自己的决策承担全部后果,这代替了传统由授权人做出的绩效和奖惩。也不需要财务监控,这种监控过程相当地繁琐,致使财务部门在企业中总是很讨人嫌。分散的支出/投票由移动运营商的系统汇总,代替了财务部门的规模效益和最高决策者的集权。

彼得·圣吉(Peter Senge)所著<第五项修炼>中的啤酒游戏,就是由于市场供求的波动,导致供应链过度伸缩,同样适用于授权链。传统组织规模越大,授权链越长,啤酒游戏效应就越强,产生“大企业/政府病”。但网络型组织没有高度,也没有明确的边界,理论上可以无穷延伸。

一些IT案例隐含基于任务的管理。Google网页级别(PageRankTM)技术的原理,当网页A链接到B,视为A投B一票,“重要”网页投票也更重要。相当于全世界不自觉地组成一个链接团队,PageRank将之呈现出来。Windows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NOISE(Novell, Oracle, IBM, SUN, Everyone else)这些大企业,而是Linux,相当于全球开源程序员组成一个开发团队。

现在还很难预测网络型组织对商业的影响,会否将大公司分成很多小单位。也许基于授权的管理更适合处理重复事务,但在变化的环境中,基于任务的管理效能更高:管理更民主,兼具规模和灵活。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所著<权威和个人>中批评的“管理部门是公开的君主和寡头统治”既将动摇。

超女作为娱乐节目,却引发了价值观的争论,如果说真有什么价值观,也是更多地传承IT而非电视业。1984年苹果推出划时代的第一台图形用户界面电脑。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著名小说也叫<1984>。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正与IBM对抗,就采用Chiat/Day公司的创意,推出了广告史上经典的60秒:

阴森森的大厅内,巨大的屏幕播放着老大哥的训话,台下无数光头的群众,表情木讷默默倾听,这时白衣女英雄在全副武装的警察追逐下出场,掷出铁锤,将大屏幕砸碎,火光映着人们若有所思的脸……淡入字幕:1984年1月24日,苹果将推出Macintosh,你会明白为什么这一年不是小说中的1984年。

附表:百度贴吧信息量分析

超女七强的排名基本与贴吧信息量成正比。只有黄雅莉例外,这是由于PK赛制的干扰。表一表二都按信息量排名,将黄雅莉提至第四名。表三则显示,前三强在最后两轮比赛的得票数,也与其贴吧信息量成正比。以这些数据量之大,亦无证据百度与湖南卫视存在利益关联,有理由相信2005超女基本是公正地。

表一 超女百度贴吧的原始数据
主题数帖数精品区主题数精品区帖数
李宇春5568341054192752922185962
周笔畅472138851782444651487742
张靓颖245634 36516552892773250
黄雅莉166626 26627643110 467801
何洁15525617939612500348346
纪敏佳36613556251428 59394
叶一茜319335394761000183837
数据来源:2005年10月31日约15时30分百度贴吧系统报数

表二 数据分析
A=帖数/主题数
B=精品区贴数/精品主题数
C=精品主题数/主题数
D=精品区帖数/帖数

ABCDB/A=D/C
李宇春18.94130.950%20.7%21.9
周笔畅18.03330.946%17.5%18.5
张靓颖14.92671.18%21.2%17.9
黄雅莉15.981501.87%17.6%9.4
何洁11.61391.61%19.4%11.98
纪敏佳15.21391.17%10.7%9.3
叶一茜16.91833.13%34.1% 10.8

表三 三强信息量与投票数的关联
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
总决赛得票数352830832708401353906
总决赛得票比10.9270.384
5进3得票数18998921333748805386
5进3得票比10.7020.424
主题数比10.8480.441
帖数比10.8080.346
精品主题数比10.8440.546
精品区帖数比10.6810.354

帖数/主题数衡量网络社区中的反馈情况。除何洁吧外,都在15-19之间。据观察,可能盒饭(何洁歌迷团体)年龄偏小,更倾向发布而不是反馈。精品区帖数/主题数衡量对强信息/个体的反馈,显然七强间存在显著差距。而B/A(D/C)反映强信息/节点与弱信息/节点的差距。前三强约20倍,后四强约10倍。

精品主题系由少数管理员自主执行“加精”通作,调入精品区,所以B数值波动较大,但三强拥有较大样本,精品主题数都约占全部主题的1%。何洁吧和黄雅莉吧略高,显示执行相对宽松的标准,但管理员对回帖数量的影响力有限,如果精品主题过多,其平均回帖量将减少。此消彼长,前五强精品区帖数都约占全部帖数的20%。

第六名纪敏佳吧的B和D值均偏低,据观察,可能其歌迷较传统,倾向接收而不是反馈。而叶一茜吧的C数据和D值都严重偏高。如果以“夫子不言,言必有中”作为成熟的标准,这支持安替的说法:叶的“FANS都是成熟男人”。但其名次显示这样的风格限制了网络社区的规模和效能。

由上述统计,提出如下假说:
1.网络社区的社群单元、网络型组织的管理幅度……大约为20人。
2.信息社会中1%的个体拥有20%的信息和财富,其余99%拥有其余80%的信息和财富。

200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