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2, 2008

BBS补完计划

补完一词,出自经典动画片。要讲BBS(Bulletin Board System)补完,先从网友命名为脑残的群体说起。出于书面礼貌,以下多简称NC。
脑残志坚
这个群体很难定义,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是路人甲乙丙,线下一般看起来也比较正常。据观察,NC有这么几个鲜明又矛盾的特点:顾名思义,存在一定的智障,当然是文学而非医学意义上的。有言道:在网上智商没有底线。其中很多却以理性思考自居。自知之明显然是智力的重点。但我们怀疑更多是情商问题。

可以注意到NC和愤青一脉相承,高度重合,可能以85年生为界,参考拙文<知青的奋斗史>。前者的愤怒掩饰其NC。后者受过更多教育,常以理性自居,反而突出其NC和幽怨。外愤内残曰愤青,外残内愤曰脑残。

NC的行为模式奇特地兼有聚众和自闭。子曰:泛爱众而亲仁。哪有人气,他们就去哪,但不交流只发言。主要有两个取向:第一是道德,更“理性”的说法是价值观。但不是真心向善,而是扯道德的虎皮,既杜绝讨论,又能审判别人,获得些虚假的权力,表现自己,获得些廉价的关注。其实是伪善。第二是标新立异,就完全冲着注意力去了。也常双剑(贱)合璧,标新立异道德。虽然经常群起攻之,NC之间也缺乏沟通,堪称寡人。

此种性格系由大历史儒教流毒和小环境教育失误造成,鲁迅先生说:青年也会变虫豸的。本文不深入讨论,只关注如下现象:尽管有上述残伪寡三大劣势,NC在论坛中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本人亲历几个论坛和板块盛极而衰,有天冒出两三个NC,开始毒化气氛,占大多数的正常人,简称常人,就节节败退直至灭绝。NC尽兴而归,寻找新的猎物。粗略了解更多论坛,除少数设定某种门槛,相应损害开放性,都难逃这个宿命。<城市画报>135期中国网络10年专题的采访中,ID大豆感慨:刚上网时觉得网上牛人真多,现在觉得网上SB真多。

为什么?所谓论坛,难道不该促进真诚交流、分享知识?答案是第四个也最重要的特点:脑残志坚。常人忙于工作生活,除了相关从业者,上网只为消遣,犯不上较劲。NC则无事或开心事可做,有大把时间浪费,多半是唯一的乐趣,乐此不疲。常人明智地退让,又使NC变态地满足,乘“胜”追击。
技术误人

而志坚能转化为暴力,拜BBS所赐。房地产业的金律:地段地段还是地段。首页就是论坛的黄金地段,二三页的点击率已经锐减,再后面基本无人问津了。沿袭至今的机制:新帖显现在首页首行,随着更新帖发表下移,直至退出首页,回帖则回到首页重新开始,形象地分别称为“沉”和“顶”。

NC正是利用这种机制,手法拙劣然而有效:标题党(含水帖月经帖)和自顶的明枪,马甲的暗箭(贱),能远比常人更多更久地占据黄金地段,变黄金为粪土。也类似黑客用海量信息堵塞信道的攻略。天涯八卦版是例外,始终不曾被NC攻陷。和天涯另外几版形成鲜明对比,明哲保身,就不指名,大家自己看,或按脑残好德一猜便着。这也是八卦版屹立不倒的原因:八卦当然是恶俗地、感性地,不入NC的法眼,更是标新立异地,发帖又多快好省,压制了脑残志坚。而其它论坛很难有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

尽管主题八卦,同道们却很有技术思维,比如蛋(李旭丹)黑对中国什么时候还用波浪边的像纸冲照片,女性小臂皮肉松紧与年龄关系等等,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这种技术思维,正是NC缺乏的,完全可以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业界提出web1.0和2.0概念,在我看来,1.0是人从信息,2.0是信息从人。论坛介于其间,帖内交流,好友一起“盖楼”,有2.0的意思,但通过主题页才能进入帖子。论坛、版块和帖子各有主题,主题排列的方式像门户,接近1.0。网友可以保存好帖,那是死的论坛,“活”的论坛绑定网址,不能像即时通讯(IM)好友那样绑定ID。暴露在NC火力下,1.0的皮之不存,2.0的毛将焉附?

论坛对此也有一些纠正机制。版主/斑竹有权加精(华)和删帖。但一来人少、二来只有少数论坛,如人民网强国,设立专职开资的版主。动网开发的系统有个向帖子献花扔鸡蛋的小功能,但仅此而已,我从来没用过。总之作用都有限。至少在中国的网络环境,这是个失衡的机制。赋予发帖和回帖的力量太大,练(练摊儿的练,有学习进步之心)帖和看帖的力量太小。就会造成格雷欣法则:NC驱逐正常人,常人的怨念驱逐善意变成NC。网络普及期,萝卜快了不洗泥,有必要鼓励灌水,但时至今日,越发凸显其教人向恶。

相比之下,豆瓣的评论和友邻教人向善。可以将每本书或电影视为一个论坛主题,每篇书评是一个帖子,作者不能自言自语,而要争取豆友推荐他人和登上首页。友邻直接固定联系,NC不能插科打诨。因此评论中很少见他们的身影,而集中在小组,这是自然也自觉选择的结果。说残也不残。

不只网络,整个商业日益认可推荐的价值。<哈佛商业评论>2004年撰文建议企业,调研时抛弃冗长的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只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您向朋友或同事推荐我们产品的可能性有多大?豆瓣小组允许发帖者删除回帖,权力比传统体制还大。这可能是因为和评论共用系统。但后者有更高的推荐机制限制其权力,小组也能推荐,问题是经常没多少帖子可供推荐。

近年BBS出现某种微调,所谓“泛主题”,以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为代表。但大多不太景气。在我看来,它们损失了web1.0的规模效益,却没有得到2.0的个性化,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传统论坛的1.0部分不只是破绽。凭经验估计,网友生成内容的服务中,以平均同时在线人数计算规模,论坛要显著高于博客和IM群,非常形势如除夕夜艳照门天涯大水楼,单帖全球点击高达2000万。当然不同服务在线方式也不同,但可供参考。设计者可能期望,泛主题以类聚人,但主题太细,难以建立和维持对话流,结果聚而不论,相比NC也更虚弱。

2005年,超女歌迷开始用百度贴吧管理票选,各吧由此间接地互动,随同该节目大获成功。排除那些未加任何友邻的豆瓣ID,每人的友邻不全相同,但总与某些人部分重合,理论上从一个人出发,最终能连到任何人。这就是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个人友邻是有数的,但在豆瓣网管眼中,所有人是一个无界的整体。这两个案例才是真正的“泛主题”。

而目前的泛主题,其实是“碎主题”,或者少数人的泛,过把版主的瘾而已,我们视其为补完计划的序曲。未来应当在各个碎主题间建立有机的联系,本站及更大的范围,甚至最终,全世界的论坛融为一体……你们就当我看电影走火入魔、胡言乱语。每个ID一般加入多个小组,进入小组页面,集中显示各组最新发言,信息从人,这是web2.0,前面说过帖内讨论也算。但还是上述问题,两个2.0的中介仍是1.0,且支离破碎。

豆瓣近期改版有待推敲。此前习惯依次浏览首页评论、友邻、小组和九点。现在将友邻广播提至首页上半部,我下意识仍然要再去友邻页面,而评论被挤到首页下半部,经常忘看。各人习相远,但性相近,全体豆友中,友邻已经认识,新评论隐含未认识的大多数,人总是好奇和贪心地。
补完计划

当年在网站加过班,看过版,时光它消磨了什么又铭刻了什么。今年五一和一位仍在业内坚挺的老兄弟聚餐畅谈,互有启发。随后加入豆瓣汶川赈灾小组,几个NC上窜下跳,不胜其扰。促使我思考这篇文章。

我费了一个多月的精力,集合十种杀人武器于一身的超级武器霸王,名字就叫做要你命3000,终于研究成功了,大家靠边一点,远一点,再远一点……每样都能独当一面,现在集中在一起,看你怕不怕?

从小往大说。首先,在一个帖子中,传统机制按时间先后排序,二楼也就是第一个回帖,形象地称为沙发。补完计划则在主题及每个回帖中设置推荐功能,按推荐多少排序。如果一个回帖得到推荐数最大,将取代主题。这能极大地鼓励练帖,节省看贴时间,越往后越差,达到某个心理临界点,以下不用再看。

抑制水帖和标题党,比如愤青用滥的标题,“中国人进来”,运用上述机制,很容易改成NC进来什么地。世界就清静了。可能的问题,破坏各帖逻辑顺序。有多种解决之道:沿袭现有的回复包括原帖设置,后续的推荐调整,最重要地,发帖全面客观评述,这也是好帖的标准。不过抢沙发和“虎躯一震三分走人”的乐趣也没有了,还是有些可惜。

其次,废除回帖回首页,新帖将同时显现论坛的末页末行和某种友邻页面的首页首行,此后按每帖各楼推荐的总和多少浮沉。排名不仅取决于个人的修养,还有友邻的修养,更要像苏格拉底(Socrates)那样善于提问。世界就清静了。还要加入时间维度,可自由设定某种推荐值的“半衰期”,新帖将逐渐超越旧帖。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地,每一主题旁设置推荐功能,但不是简单加成,而是推荐其它组,称外推,相应帖内推荐称内推。显然楼数大于帖数,多组可推荐,会分散外推,因此总少于内推。被推组则自由设置某种接收机制,可由版主人工审核,或设定异组全员或两组共有成员外推的临界值。半推半就,帖子将由两组共享,注意:不是转帖,那和现在手工转帖没有区别。共享帖也加入本组排序。可设定某种外组与本组内推的兑换比率,在开放和自主之间达成平衡。能被推荐到本组,很可能两组拥有共同成员,相应也会显现他们在本组友邻的页面,争取更多推荐。各小组还可酌情分拆合并。

但部分帖子外推多于内推。这时将移动而不是共享。可能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发错地方,大家将其归位。其二NC帖,热心网友成立“NC ICU”、“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等一些小组,设定接受任何外推。世界就清静了。

上述各项构成整合的系统,。抛砖引玉,让我们共建和谐的网络社会。

丘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席诗云: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2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