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7, 2008

营销的大局

对于恒源祥惊世骇俗的十二生肖广告,恶搞之余,也有不少评论从营销角度分析,多关注战术,在此再探讨一下营销战略,以及更大的文化冲突。

战略

战术和战略总是相对地,就广告而言,不妨将一个和一系列广告分别界定为战术和战略的区间。后者并非前者简单相加,所谓战略,要始终凸现核心价值,即卖点。这个相对容易,营销部门可以建议,但最终由CEO和产品部门决定,营销人员一般也能不打折扣地执行。

人性喜新厌旧,很快会审美疲劳,广告需要不断推陈出新,这还是战术,也不难,年轻的营销人充满创意。难在兼顾二者,万变不离其宗,就上升到战略。好比散文的最高境界是形散神聚。感性非常微妙,因人而异,卖点则理性统一,变化缓慢。难免顾此失彼。我们小时候写散文,不是形散神散、就是形聚神聚、形聚神散。<少数派广告>的作者,曾任电通创意副总监的王峥认为,广告最原始的力量就是:重复。“收礼就收脑白金”具备一个中国大陆地区广告少见的优点:单纯。在我看来,重复更多地是在战略,不用说重复自己,竞争对手的广告卖点也高度雷同,废话,不雷同就不叫竞争对手。

战术上则体现为重复某种风格,常看广告,某些厂商如IBM、阿迪,在品牌标识闪现之前就大致能猜中。同行也会约定俗成某种表现方式,比如卫生巾广告全是清澈的蓝色液体。

明朝才子解缙如果生在今天,一定能成营销大师。传说他曾手书对联一付: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竹林是权贵家的,巧妙地借势营销。权贵有意斗气,派人把竹梢都斩断。解缙就在上下联各补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权贵不罢休,又派人将竹根挖尽,解缙再添两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如果这是个系列广告,在诚信、创意和战略上都无可挑剔。

恒源祥发言人声称,就是想引起观众注意,也有评论认为广告只是引子,实际上炒作事件,是公关行为。从这些角度,无疑非常成功。但根据上述分析,其战略乏善可陈。从“羊羊羊”开始,卖点是什么呢?充其量能看出些童趣,但恒源祥不是童品厂商。公关同理。

退而求其次,恒源祥显然还想保持某种形式的连续性,曾推出“牛牛牛”,最终十二生肖齐上阵。但再下面呢?就像那个太监笑话,没有了。当然未必没有其它创意,网友就贡献了一些。但开启新的信息流,卖点和形式都断裂,无论旧广告多么“成功”,收益都不能顺延,必将随着时间淡忘。脑白金的境界比恒源祥高,尽管形式粗浅甚至恶俗,卖点却非常非常明白和执着。

这是中国企业的通病,营销缺乏战略意识,在营销和产品,营销部门和其它部门,各营销行动间,都是脱节的。一些厂商重金礼聘顶尖的营销人才和代理,但都是执行者,不可能代替管理层战略决策。他们可以在职权内执行某种战略,但效能和时限都大打折扣,营销经常需要其它特别是产品和销售部门配合,代理一年一签,这么短的战略聊胜于无。做出精彩的个案,白瞎了营销的投入,二者并不矛盾。网上可以看到对国际4A广告公司的抱怨,也许应该反省自己。

2007年也是一个案例:金猪。很多商家借机造势,先不管金猪还是土猪的争议,中国人春节置办年货,西方人圣诞节赠送礼物,传说日本巧克力厂商炒作情人节,这些都一年一次,转眼就到。但五行和十二生肖排列组合,六十年才能轮回。人生有几个六十年啊?

战略是相对的,营销战略最终服从企业整体战略,后者又受限于利益相关者战略:股东的投资理念、员工的职业规划和政策的连续性,等等。中国保健品、消费电子等诸多行业大起大落,改革也是长期摸着石头过河。李鸿章评价:“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至今仍未尘埃落定。更大的战略缺失,营销战略就是空中楼阁。

二体社会

光听恒源祥这个名字,就知道是家老字号。1927年创立于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的一家毛线商店。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中转为国营,计划经济就没有独立的主体,何况品牌。改革放权让利,2001年MBO又转为民营,老字号重获新生。这三个时代转换如此剧烈,即使历代管理层有心打造长青的品牌,也不可能实现。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要年轻地多,只经历一到两个时代。但同样要面对我称为二体社会的困境。

现代化有两种模式。在西方更准确说西北欧,是内生地,经历数百年的漫长历程,在西方以外,根据与西方相对而不是真实的地理,统称东方,是外生地。两者构成因果,东方的外生正是回应西方的冲击,因而非常激进。中国的近代史就开端于1840年鸦片战争。从洋务运动,直到我们生活的时代,以开放促改革,外生的现代化仍在进行中。

如何回应西方的冲击,东方社会的精英严重分歧:中体西用还是全盘西化?历史证明,这两条路线都失败了。最终创造出的新社会,套用洋务派的说法,是西体东用,简称西东。教科书的说法,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也是这个意思。

西东社会不能立即取代,而是与传统社会长期共存,如同孤岛被汪洋包围。又像连体婴儿,是种病态,但如果强行切开会死人。西方社会是多元一体,而在东方,传统社会是一元地,西东社会也是,和组织高度重合,最早是军队,然后有企业和政党。是为一元二体的社会。外生现代化就是两个社会的斗争史。

这个主题非常宏大,在此只讨论消费品的营销。营销面向具体文化中的人,二体社会差异悬殊且激烈斗争,因此上述的困境,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在二体中只能选择其一作为目标市场,不可兼得。外企很自然定位西东市场,本土企业势单力薄,没得选,主打传统顾客。

一些分析家早就注意到这种现象,但以纯商业思维分析:外企采取“撇脂”战略,定位高端市场,相应本土企业定位低端,或称为农村包围城市。但高端和低端还是一个市场,可以向另一端延伸产品线。实际上尽管西东社会的平均收入高于传统社会,两个市场各有高低端,彼此却是割裂的。割裂不全是城乡差距,曾有报道海归博士毒打老婆,说明他的人格分裂为两个社会。

恒源祥的营销就很贴切传统顾客的接受能力和消费习惯。传统顾客,特别是年长的主母,样本就是我妈,购买家纺产品时更依赖经验而非品牌,不厌其烦地货比三家。营销只要能引起她们的注意,摸一摸样品,就算成功,剩下的取决于质量和手感。恒源祥做到这么久这么大,这两样应该过得去,能在挑剔的比试中胜出。脑白金、非常可乐、国产手机,等等,在传统市场都有自己独特的门道。尽管放弃西东市场,但广告所有人都能看到。看惯西式的精妙广告,很自然不屑。少数人更是愤怒,捍卫思想自由的信条,但他们都忘记,自己不是顾客。也不可能不受他们影响,这是困境的另一面:只有顾客是传统地,其他利益相关者股东、员工、媒体、政府和合作伙伴,多属于西东社会。他们内心缺乏认同,对企业就是损失。当年国产手机异军突起,有同仁甚至怀疑统计数字,说认识的人没有一个用地。

这些企业也不愿固步自封。奥运赞助花钱如流水,不乏失败的先例,恒源祥敢上,就显示其志向。人们感情再留恋,传统社会终将消亡。现在的女孩子很少会做针线活了。当未雨绸缪。但设想一下,传统市场的现在,西东市场的未来,两手都要抓都要硬,难。外企面临反向的挑战。1998年,时任可口可乐CEO的艾华士(Doug Ivester)游览上海夜市后表示,“要和茶叶蛋竞争”。

值得关注,近年来复古蔚然成风。覆水难收,不可能回去,现代人聊以寄托情怀。比如女红,曾是自然经济的性别分工,男耕女织,唧唧复唧唧,如今则不具备任何实际的功能。这也许是老字号们跨越二体社会的大好机会,但要把握地住,还得在品牌经营上勤加磨练。上述思路,还有助我们理解很多流行的商业主题:比如国际化,若连更近的国内西东市场都搞不定,又怎能迈过欧美市场更大的鸿沟?中式管理,有多少是西体中用的中用的智慧,有多少是传统的,不客气地说糟粕?中国创造,是积极开创人类史无前例的新事物,还是被动地回应西方创造?

奥运在即,很多广告借题发挥。从营销战略的角度,奥运营销只是一个大的战术行动,五年十年更久之后做什么?从二体社会的角度,奥运不仅是个中西合璧的象征,更能深远地推动中国的转型。我们的企业,准备好了嘛?

2008.8.6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