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20, 2009

战略雷同

2月3或4日,英国前卫号核潜艇与法国凯旋号核潜艇在大西洋相撞。当时两舰均潜航中,并携带核武。前卫号破坏严重,被拖回基地,凯旋号自行返港,声纳亦受损。没有人员伤亡和核泄露的报道。媒体采访消息人士,归咎于静音设计和“被动式”声纳。这是核潜艇生存和突袭的要求,据说舰上的面包机都做过消音处理。但显然前提是两舰非常接近,未能发现对方而相撞。因此亦有消息人士称之为“百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但在我这个伪军事迷看来,概率可能并没有这么小。

大西洋在四大洋中排第二,幅员达8244万平方公里。再乘以核潜艇的下深极限,核潜艇虽然也是庞然大物,与之相比真是沧海一粟。但显然核潜艇不会在大西洋中均匀地巡航,受到诸多因素制。

英法核威慑的目标都是苏联,苏联解体后换成俄罗斯,只是调低威慑级别。核潜艇虽配备洲际导弹,为达成突袭性,需要前出到敌方近海,但又不能太近,以免被侦测甚至引起纠纷。不能离自己的基地太近,以免敌方侦测或先发制人,但也不能太远,遭遇突发事件救援不及。还要避开繁忙的航道和渔场,很多民用船只装备水下侦测仪。也会产生坠落物,据说凯旋号最初以为撞上一个集装箱。复杂的海底地形是双刃剑。2005年初就发生过美国旧金山号核潜艇撞山。

除了上述肤浅的常识,可能还有很多专业的考量。总之适于潜航的区域实际要小地多。核武属于最高机密,很可能英法指挥层完全独立做出了相近的决策,巡航区高度重合。参考著名的海恩法则(Haien rule): 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次未遂先兆和1000个事故隐患,相信在本次事故以前,两国核潜艇曾多次不自觉地擦肩而过。

在我从事的商业领域,战略雷同更比比皆是。企业一窝蜂涌向同一个产业,同一个竞争优势,同一种商业模式/概念等等,然后犯同一个错误。最讽刺地是,差异化正越来越流行,结果却是同一种差异化。

这种形势有外部原因,正如英法的地缘和内外政治环境相似,大部分产业在一定时期,主要的客户价值、相应的竞争优势也是有限和稳定的。可控地是内部原因,商学院教育重分析轻实践,MBA毕业生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完全独立也会做出相近的决策。这倒底是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中国企业战略雷同就更严重。普遍处于价值低端,核心能力缺失,中国消费者单一价格导向。也有文化的背景。儒教非常保守,认为历史只是简单的周而复始。据说当年民国刚刚成立,咸与维新,准备把皇城外门的“大清门”匾额改成“新华门”。执行人图省事,想翻过来写,但翻过来,只见上面写着“大明门”。

2009.2.20
本文授权<新快报>

No comments: